*二种,选择构筑局部的供应链,这局部的供应链可以整合和主导整个供应链;
供应链的末端,大体包括了较终产品的生产制造以及用户、市场这个领域。
*三种模型,区域经济范畴中,只涉及供应链的不起主要作用的部分链节;
通过供应链曲线的形状,可以表述不同种类供应链首端、终端和末端的相对地位。可以是向下倾斜的曲线形态,可以是向上倾斜的曲线形态,可以是基本水平的曲线型态,可以是“愤怒曲线”还可以是“微笑曲线”,当然,还可以是更复杂的曲线形态。从世界范围来讲,不同的时代,主体的曲线形态是不一样的,工业化时期是“愤怒曲线”,生产和制造在供应链中占据高端的地位;现在,“微笑曲线”已经逐渐占据主导的地位,也就是说,生产制造从过去的相对高端,相对的控制地位,转变为相对的低端。这个问题,本人在《供应链带来发展道路的思考》一文中已经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参阅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2月12日的同名文章)。
按照区域经济和供应链的关系,大体有三种构筑方式可供选择:
区域经济的一个旧观念或称为对供应链认识误区是:有时候人们总想在区域这个范畴中,实现所有供应链链条的完整性,总是想在自己的区域内构筑完整的供应链,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新的封闭思想在认识供应链问题上的表现。
供应链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构造,和不同产业相连接的供应链,有的十分复杂,有的却相对比较简单。供应链的寻优,有时候也是向相矛盾的方向发展,有的寻优是使供应链跨越地区甚至跨越国家,在**范围内实现他的优势构筑。有的寻优则是使供应链趋向于简化和短程化。这非常像自然界生存竞争所出现的丰富多彩纷繁的局面,大型化、巨型化的生物和小型化、微型化的生物都是在自然界环境中生存竞争寻优的结果。
一个区域中,尤其是主体经济的选择,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很明显,抢占在未来经济发展供应链中的高端位置,可以使区域经济取得未来的主导权和主动地位,如果选择时没有考虑供应链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趋势,仅只受现在的“热点”左右,仅只看到当前在供应链仍然处在的高端位置,而以此作出决策,就会不利于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我国的区域经济,在选择上的趋同性,过多地关注我国过去非常缺乏的生产制造领域,而忽视现在已经逐渐成为高端,而未来必然成为**高端的供应链首、末端两个位置,就潜藏着较终选择失误的危险。
供应链的首端,大体上包含了较上游的初始资源的开发和上游的资源的开发,包括原材料资源的研制开发,商品、产品资源研制开发?科技资源的研制开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