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以恢复破损瓷器外观原貌的复原型瓷器修复是一种模拟型修复。补缺部分无论是瓷胎还是釉和彩,都是用与原工艺不同的原材料在常温下模拟出来的。通常使用胶模拟胎的效果,使用漆模拟釉流淌的效果,使用矿物颜料模拟彩笔绘的效果。虽然模拟和当初的本体制作都是“手工”,但由于材料和工艺的不同,两者的效果和体现出的视觉“神韵”还是不同的,如修复时胶要像胎,就得在胶固化坚硬后打磨成形,打磨会消除与器物本体之间的差异;而制作时工匠们在胎土湿软状态下手工完成制胎过程,会留下一些与器物本体差异化的痕迹,两者产生的效果当然会不同。如何让修复时模拟的手工痕迹更接近制作时的手工痕迹,缩小它们之间的效果差异,得靠瓷器修复师对修复材料的掌控能力和对瓷器手工痕迹的理解能力了。
修复陶瓷器物作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瓷釉光泽处理陶瓷釉面光泽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新瓷器人称“火强”,就是表面非常光亮。而古陶瓷因受环境、日光、风雨:等长期作用光泽变得温润柔和;而出土的陶瓷器物长期在地下埋藏,遭受到了地下自然侵蚀,大多失去光泽,年代越.久,光泽差异越大。有些瓷器表面有一层较薄的透明膜,俗称“哈例光”,观其釉色有一种散光现象,这是在地下自然形成的。修复这类瓷器可采用抛光打蜡的方法,即将修复过的地方涂擦一些蜡,然后用麻布擦,再用绸布擦;也可用牙刷来回刷。有些需要亮光的可采用玛淄压子捞光,直至修复后的釉面与原物相同为止。另一种方法可在修复后的釉面上上一层光漆的方法,的方法,后再用布打磨。
2.釉面锈蚀制作 陶瓷器由于年代久远,有传世品,也有出土的,釉面表层有各种变化,常见的有:土锈,是因为陶器长期在地下埋藏,受到土中水和酸碱盐的侵蚀,使器物上附着了坚硬牢固的泥土;水绣,长期在土中埋藏的瓷旅由于受土中的碳酸钙镁盐类及氧化铁,碳酸铜等物质的侵蚀,使器物表面附着了一些灰白色的沉积物,有些颜色呈铁红或铜绿色;银釉,出土的汉代器物中常会发现有一层银白色金属光泽的物质,这主要是釉色中的铅受地下环境的影响而生成的金属氧化物,它是年代久远的象征。
瓷器修复步骤:
首先是将原物拍摄,存档用。接下来是清洗工作。把器物放入超声波清洗器内,在清水中加适量化学试剂丙酮微加热处理,把污绩、粘合剂去除。开机2至3小时后污绩粘合剂自然脱落。在清洗过程中,应看看清洗机内的沉积物中,是否留有古瓷残片,若有应清洗后确认与该器吻合,再将残片重新利用,尽量做到原汁原味,还其庐山真面目;要先将冲口内的黑色洗掉若无超声波清洗机,用含氯消毒剂滴在冲口上,一边用电吹风对准冲口,加快药水挥发。一般这样的程序要重复进行多次,才能彻底将线内黑绩洗出,再用清水漂净,有时因黑色比较难洗,仅清洗这一个步骤就要花好几天时间。
第二步是进行修复。一般采用的是无色透明选择用502胶或双份组环氧树脂将古瓷残片粘接复原,残缺处用瓷粉加合成材料(聚酯)制成瓷器腻子将底做平,进行补缺。
第三步是待古瓷拼装完整后,再做底色化妆及画青花等彩色和上釉。釉是一种新型仿釉涂料,如聚酯等。上完釉后器物表面光亮,硬度高,装饰性强。有时口沿的青花直线,它中间深、二边淡,有如国画的墨韵,若隐若现,虚中有实。他说在处理口沿时,应选择手工描与机械喷的工艺相结合,才能做到天衣无缝。后是用地板蜡罩光。经修复后的古瓷,光彩如初,重现原貌。
瓷器作旧的几种方法和手段
修复过瓷器的作色、作旧是修复瓷器中关键的一个环节.一般修复过的瓷器,修复作色可采用毛笔涂刷、嘴吹子秋色,气泵喷笔喷涂,牙刷弹拔、拓色、粘贴等方法,使用何种方法要因瓷器物体修补程度而定,有些器物这几种作色方法都要用上。
修复瓷器,釉色大多采用丙烯酸漆、醇酸清漆、硝基清漆及各种化工颜料、丙烯颜料、各色磁漆等等. 由于瓷器表面的釉层不仅存在着颜色的差异,在质地上也有许多不同。有些厚实凝重,也有的稀薄光润;有的平整光滑,也有的流挂不匀;有的布满不同类型的开片,还有的呈现出“棕眼”或“桔皮”等等。尽管各种“釉”的配料和工技法有所不同,但仿釉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大体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