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太平盛世的确短暂而稀少。几十年一乱一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这颗时隐时现的老人星恰是这种动荡局面的绝好象征。但仅仅是象征还远远不够,古人观天象,占星气,都是有很强的实用功利目的。那么南极老人星的实用价值在哪里呢?或许就在于他的老年人身份,和他能够承载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那就是尊老、孝道。
印度古代认为雕画佛像乃是冒渎神圣之事,故山琦(梵Sa^nchi^ )等之古雕刻,仅止于以佛法、菩提树、佛足迹等标记象征佛。其后,随大乘佛教之兴起,佛像之雕刻始盛行,故诸大乘经典中有甚多关于造像因缘及其功德之记载。
寿星,星名,又称南极仙翁、南极老人、长生大帝,是中国神话中的长寿之神。也是道教(中国的本土宗教和信仰)中的神仙,本为恒星名,为福、禄、寿三星之一,又称南极老人星。
在现存的明代本师不同佛教典籍中,对于释迦牟尼的生卒年代,有着不同的记载,各种说法之间出入很大,难以统一。大致来说,南传上座部佛教一般以公元前624-前545年,或公元前623-前544年为释迦牟尼的生卒年代。北传佛教则一般采用《众圣点记》的说法,认为释迦牟尼入灭之年应为公元前486年,据其年寿八十岁的传统说法上推,其生年当为公元前5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