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修复是一门涉猎多学科的技艺,集文化、美术、材料、化学等知识于一身,对从业者的知识面要求很高,同时也是一件需要耐住性子去研究的工作。从建立档案、制定计划、拍照记录,到清洗、拆解、配补、打磨瓷器,再到调色、配色、纹饰、雕刻、仿釉,后再做质感处理、细节深加工等,一件古陶瓷修复需要相当繁复的工序。综合技能和精巧工艺等对古陶瓷修复从业者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且修复过程枯燥,以至于技艺难以传承。
考古修复,又称研究修复,指对于拼缝、补缺部分,保留修复的痕迹,使观众能轻易分辨出哪些是原器物,哪些是修复部分。这种修复方法完全忠实于原物。
金缮也叫漆缮,是以大漆为主要材料,再在漆上施以金粉或金箔进行装饰,修补缺器物的传统手工艺。漆缮是瓷器修复工艺中装饰手法较强的一种,不仅仅用于陶瓷的修复,还可以应用于对竹、木、牙、紫砂、玉器的修复。金缮技艺是中国漆艺流入日本后,与日本“侘寂”美学融合,形成的一种修复技艺,本质上是漆艺的范畴。
瓷器金缮无痕修复原则|无痕魅力
可逆性(可*解除);
相容性(修复材料必须与器物的原材质相容);
稳定性(修复材料要尽可能长久保持其特性);
小干预性(尽少影响文物采集及承载的信息);
美学性(即修旧如旧,修复后看不出修复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