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
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名窑,当时比较有名的还有柴窑和建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
现代陶瓷,又称精细陶瓷、特种陶瓷或高性陶瓷,按其应用功能分类,大体可分为高强度、耐高温和复合结构陶瓷及电工电子功能陶瓷两大类。在陶瓷坯料中加入特别配方的无机材料,经过1360度左右高温烧结成型,从而获得稳定可靠的防静电性能,成为一种新型特种陶瓷,通常具有一种或多种功能,如:电、磁、光、热、声、化学、生物等功能;以及耦合功能,如压电、热电、电光、声光、磁光等功能。
先从创作时间来看。新中国成立以后产生的代陶瓷艺术家因其学习背景、师承来源不同,时代的变迁使他们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也由于一些艺术家的留学背景,反映出了西方陶瓷艺术与中国的差异。例如祝大年、梅健鹰、郑可、高庄的作品。祝大年曾留学日本,他的作品装饰性强、色彩明朗,透出很强烈的人情味。作为“*瓷”的主要参与者,他不仅努力恢复地方名窑的生产,也从理论上对传统艺术的发展做了重要工作;高庄的作品不仅很好地继承了传统工艺手段,还反映出了历史时期的特征。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陶艺作者开始了新的思考和探索。中国新一代的陶瓷艺术家之中有一部分坚持传统技艺,在材质和工艺方面进行探索,作品精致、感性细腻;也有一部分在作品中体现出更多地糅合各种艺术创作的方法在作品中,探索陶瓷与其他材料的结合,不局限在传统的陶瓷造型和功能的基础之上。新一代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对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吕品昌,他的作品不拘泥于具象,彰显风格;白明的作品清新雅致,富有文人气质,在具象的陶艺作品中表现了抽象的中国传统文化,以一种出世和入世的姿态专注于现代陶艺的发展;郑宁在日本留学阶段注重实地研究日本的传统陶艺,作品质朴浑厚,沉稳古拙中现畅达;左正尧,作品表现手法纯净利落,给人以直观的冲击力,有装置艺术的特征;何炳钦,作品根据绞揉成的泥片纹理有意识拼合成装饰形象,既有人为意识的装饰形象效果,又有自然天成的形象效果,给人一种鬼斧神工、天然雕琢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