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喜欢红色,在瓷器上也一直尝试能烧出红色,但这个愿望多年都未能实现。到了唐代,长沙窑的窑工们首先发现用铜来作红色釉的着色剂。长沙窑窑场是建在斜坡上的龙窑,当地主要燃料是松木。松木烧得猛,升温快,在火膛口一烧,热浪便顺着强风往窑里涌,风的拉力使窑里出现段落性真空,升温快又使窑膛内充塞浓烟、灰烬飞扬。闷闭的熏烟环境中氧气供应不足,长沙窑器中的氧化铜便被还原成红彤彤的氧化亚铜或铜离子。
铜红彩的烧制对气氛、温度、铜含量等工艺因素极为敏感,即使在现在的景德镇,也流传着“要想穷就烧红”的民谚,当时条件更是不可能掌握铜红釉的密码,只是偶有完成,数量极少。
其他长沙窑产品,某些绿彩的边缘会出现红彩,或绿彩中存在着肉眼不易分辨的红点流纹,只有这件能呈现铜红釉之美。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的一个重要的创造。瓷器的发明是汉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
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
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中国红瓷是与颜色一致的瓷器,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