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性成果评价(20%)
1.界定:标志性成果是指能够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的各项实证性材料。主要是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组织的各项具有教育意义的展示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比赛活动。学校每次大型活动(全员参与)组织结束后,获奖人数不**过参赛人数的30﹪(人数少的活动根据实际情况颁发),获奖项目为标志性成果,在校内公示。
A.“综合荣誉”是指学生(学生会及班)、三好学生、团员、团。
B.单项类是指:
①科技活动类(包括信息学竞赛、电脑制作、机器人大赛、科技创新、发明创造、创新实验大赛、航模比赛)。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电脑制作与机器人大赛、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信息学**竞赛的获奖成果。
②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类。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的组织者及在社区岗位的成果。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在综合实践基地集中学习的成果;开展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包括过程记录和研究报告。
③文学创作类。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及作品,即在校报校刊或教育行政部门、学术团体编印的正规书刊发表的文章,在公开出版的报刊和书籍上发表的文学作品等,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征文比赛获奖文章。
④艺术表演类。学校及门组织的参加各种表演,获得。包括唱歌、舞蹈、器乐及相声小品表演等。
⑤运动类。成绩及各类比赛获奖成果,即参加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成绩及参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中学生运动会,获单项奖或集体奖的获奖成果。
⑥社团活动类。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活动期间表现,取得成果,被评为“社团成员”。
⑦演讲、诵读、辩论、配音、书法、绘画、摄影、手抄报制作等。即在学校、门组织的 “艺术节”、“文艺汇演”、“*诗文诵读”、“百家讲坛”、“学生论坛”、“辩论会”、“演讲会”、摄影展、书画展的获奖成果。
活动以学校或门组织的为准。不包括以下内容:单纯由学会、协会及组委会等民间组织的竞赛及活动;教辅类报刊组织的征文活动;艺术类等级。
部分活动级别归属:
①潍坊学院报、潍坊院报、齐鲁文学征文等归属于校级征文。
②潍坊市航模协会组织的比赛、潍坊诺贝尔少年科学院科技创新归属于校级科技活动类。
③潍坊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归属于校级社会实践类。
课题的界定
1、课题的内涵:
家校合作,就是家庭、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密切合作,相互支持。她是我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织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他的这段话强调了家校形成同步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不单是老师和学生的学校,同样也是家长的学校,家长不认可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家长积极参与的教育,才是充满活力的教育,才是和谐的教育。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没有孩子的发展,没有家校的合作,也没有学生的发展。老师的教育理念,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家校合作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学期末评价内容及方式
(1)德育处依据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设置评价标准。
(2)德育处于每学期结束前1个月设置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的任务,并下发评价工作安排通知。
(3)学生、教师期末前根据评价工作安排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系统分别进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
如:学生自评(100分)(评价系统有27个点)
(1)热爱祖国,有自尊心和自信心,有荣誉感和自豪感 (3分 )
(2)爱护校园环境,不乱扔垃圾,维护校园文明整洁,争做校园小主人(3分 )
(3)诚实守信,不欺骗,不说谎话,诚实待人 (3分 )
(4)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敬老师,不欺小瞒大(3分 )
(5)参与意识,关注时事,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 (3分 )
(6)遵守公共道德,履行公共秩序(3分 ),
(7)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自控能力,有爱心,阳光、积极、有个性 (3分 )
(8)回答问题积极,阳光有个性,有较强的自信心 (3分 )
(9)无不良嗜好,不乱偷乱摸,五讲四美 (3分 )
(10)遵守校规校纪,争做**带头人 (3分 )
(11)学业成绩优良,爱学习,善思考,愿意帮助他人 (5分)
(12)家庭作业及时出色的完成 (5分)
(13)课堂表现积极,配合老师恰当,不开小差,不影响他人(5分)
(14)善于互助合作,能担任好组织中的任何角色,热心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善于提出问题(5分)
(15)认真履行校内值日职责,履行班级和学校交给的任务(2分)
(16)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2分)
(17)参与或支持学生会工作,并认真履行职责或听从学生会成员安排(2分)
(18)积极参加校内组织的各种活动(2分)
(19)承担班级事务,认真履行职责并积极为班级服务 (2分)
(20)大课间活动积极参加,不旷操,认真坚持(5分)
(21)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做好爱眼护眼活动(5分)
(22)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比赛,或在各种体育竞赛中多做服务工作(5分)
(23)认真培养一项自己的体育特长,加强体育锻炼,并坚持下去 (5分)
(24)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积极参加校内校外举办的文艺、书画展示活动 (5分)
(25)积极参加各种文艺书画比赛,提高能力(5分)
(26)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创新性实验大赛(5分)
(27)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5分)
2.学期末评价的管理要求
(1)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不参与评价者,系统将自动生成未参与人的此项互评结果(本人0分,其他人高分)。
(2)教师在规定时间内不参与评价者,所涉及学生的该项评价将不得分。
为深入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发展状况,持续研究学生在社会属性、学习需求、学习行为等方面的群体性特点,建立健全以学生成长发展为视角的追踪调查体系和数据收集平台,学工部于2017年启动了学生成长发展追踪调查。此项调查以本科生入学为起点,贯穿大学四年直至毕业后一定阶段,分为0(大学新生入学前)、1(一年级结束)、2(二年级结束)、3(三年级结束)、4(四年级结结束)、4+(学生毕业后的一定周期)六个阶段,以系统性的滚动调查,持续观察学生成长路径、追踪学生发展质量、评价学生工作对学生素质养成、道德增值的贡献因子,教育“黑箱难题”。
本次调查工作于2018年4月启动,分别面向2018级开展“0”阶段调查、面向2017级开展“1”阶段调查。其中,面向2018级的调查已以新生预报到系统为依托进行数据收集,共收回问卷2091份,调查覆盖率达到98.4%。经过近三个月数据清洗整理、统计分析,形成《2018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成长发展追踪调查报告﹒新生篇》。
调查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用详实的数据全面展示了2018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入学前经历和学生成长发展现状,深入挖掘了学生升学选择、思想与价值观、大学规划与期待、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整体情况;在*四部分的专题研究中,结合校训形成博学、诚信、求索、笃行四个篇章,分别就高中教学模式对大学学业规划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新生对辅导员支持的诉求差异化、思想教育参与兴趣度影响路径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较2017年而言,本次调查在问卷测评体系的科学性上做了进一步完善,邀请了北京大学相关领域*给予指导,更加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在研究报告方面,扩展了心理测评和专题研究章节,分析维度更加全面。
通过研究发现,我校2018级新生呈现出五大特点:,高中教育质量高,课外活动经历丰富;*二,升学动机明确,升学选择结果满意度高;*三,自我评价较高,道德认知多元,思想觉悟高;*四,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高,参加班级和建活动意愿度高;*五,整体心理状况良好,相关指标与上年基本持平。
下一阶段,学工部还将继续完成2017级学生“1”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形成调查报告。学生成长发展追踪调查还将持续进行,通过逐年滚动,协同开展纵向追踪与横向对比研究。希望通过科学、系统、持续的调查建立覆盖全体本科学生的成长发展全数据平台和研究体系,为学生管理发展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决策依据和信息资料,助力学校“双”建设。